深圳工業設計發展曆程

 
發布時間:2019-11-22 16:53:41 | 浏覽量:1583
 

十多年前,老闆們手中提着同樣笨重的“大哥大”時,國内的企業還意識不到工業設計。市民的客廳裡都擺放着标準件式的“黑匣子”彩電時,大衆更不知工業設計為何物。當現代“八國聯軍”以眼花缭亂的工業産品沖進國門,洋品牌如洪水般迅速淹沒國内市場時,國人猛然意識到,我們的産品已不僅僅是技術落後,在造型設計上更寒碜,是個不折不扣的醜小鴨。如果将1851年倫敦的“水晶宮”博覽會視作工業設計的第一次檢閱,經過長達一個半世紀的探索,西方的工業設計已從無差别到差别化,從标準化到個性化,從功能主義到符号語意學,反複折騰了好幾個來回,企業早已将設計看成市場制勝的利器。而中國的工業設計才開始啟蒙。

 

在設計界一片奮起直追的呼喚聲中,“深圳市工業設計市長杯”(簡稱“市長杯”)應運而生。“市長杯”的構想,是參照香港回歸前工業設計“總督獎”的模式,最初由深圳市工業設計協會提出,市政府采納了這一提案,并專門成立了“深圳市生産力促進中心”,承辦該項展評活動。由此可見,深圳市政府實際上已将工業設計視作新的生産力,希望借此推動工業經濟持續快速增長。

f08a11e4fc9cca74126a58b820295ab7_400167.jpg

 

“市長杯”标志着深圳工業設計雛形已現

“市長杯”自1995年首創,每三年舉辦一次,至2001年已連續舉辦了三屆。每一屆都有長足的進步,它見證了深圳工業設計的發展曆程。其中第三屆是組織安排最好的一次;也是唯一一次按國際展賽事慣例,将入選作品集冊出版。

 

評委的組合是賽事規格的決定因素。為促進深圳設計與外界的交流,同時也體現“市長杯”的權威性和公正性,第三屆“市長杯”從海内外聘請了10位專家組成了規模龐大的評審團:湯重喜(廣州)、童慧明(廣州)、林衍堂(香港)、葉智榮(香港)和杜瑞澤(台灣)這五位為工業設計類評委,其中湯重喜是曆經三屆的老評委;勝岡重夫(日本)、Thierry Sarfis(法國)、劉小康(香港)、廖潔蓮(香港)、青木克憲(日本)為平面設計類評委。組委會共收到産品設計類作品146件,平面類686件(套),院校學生作品76件;經過評選,産品入選作品80件,平面類210件(套),分别設金、銀、銅獎;學生類入選作品30件,設“希望之星”獎。創辦“市長杯”的目的,是提攜深圳工業設計發展,所以按主辦方的規定,每一屆的“市長獎”都授予工業設計類,由主管工業的副市長親自頒發。

11011.jpg

“市長杯”從第二屆開始增設學生組别,來自深圳大學、深圳職業技術學院等部分學生作品榮獲“希望之星獎”。該獎項的設立,為培養深圳工業設計後備人才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。

由專業設計公司向企業提供設計,是工業設計走向成熟标志

三屆“市長杯”的宗旨,在于“倡導設計創新,展示設計精華”,從而“提升企業産品競争力”。工業設計不僅塑造産品,也打造品牌,是企業核心競争力的重要組成部分。很多國際知名品牌隻做産品的開發設計,而将利潤較低的生産環節放在經濟欠發達地區。中國沿海很多地區已成為國際品牌的加工廠。改變這一現狀的唯一途徑是發展有自主知識産權的,具有國際競争力的産品開發能力。

深圳的部分優秀企業已在“市長杯”表現出對工業設計的深刻理解,而且也得到了市場的回報,但亮點不多,且相對集中,從“市長杯”的情況看,參賽作品主要集中在信息、家電、醫療器械等幾大類,數量少、覆蓋面窄。每一屆都是平面類居多,工業設計類不足三分之一。工業設計不僅在數量上處于劣勢,總體水平也比平面類遜色。評委們在充分肯定活動重要意義的同時,對工業設計類作品的評價大多用詞謹慎,“水平迅速提升”,“發展漸趨成熟”“部分達到國際水平”等等,童慧明評委則中肯地指出暴露的弱點,說“部分企業缺乏有效的設計管理,……表現為新設計整體風格的混亂”。造成工業設計的窘境,既有市場的因素,也有工藝、技術環節的因素;畢竟,工業設計是一項系統工程,設計師經常處于受控狀态,創造力難以自由發揮。

由專業設計公司向企業提供設計創新的社會化服務,是工業設計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,也是發達國家探索出的成功經驗。這樣的專業公司目前在深圳還很少,大部分參賽作品仍由工業企業自己的設計部門選送。這對于企業和設計師本身而言,都是一種資源的浪費。

據市生産力促進中心負責人介紹,最近他們成立了一個工業設計中心,希望以此為信息交換平台,進行設計資源的社會整合,最終推動工業設計從産業母體中分離出來。


相關資訊推薦:

深圳工業設計為什麼好?

深圳工業設計實踐理念

 
 
上一篇:工業設計專業
下一篇:産品設計丨情感化與極簡主義設計風格
中文字幕日产乱码精品1区2区3区4区视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