工業設計藝術

 
發布時間:2019-08-19 13:56:19 | 浏覽量:1236
 

       從某種程度上來說:設計和文字創作一樣,它們的本質都是踩在前人的肩膀上進行二次甚至是更多次的“魔改加工”。也因此,設計的誕生一開始就伴随着“抄襲”和“借鑒”。不知道個人風格算不算抄襲,因為大多數風格迥異的設計師往往會有自己的習慣和癖好;比如畢加索的抽象、梵高的癫狂、達芬奇的層次。在這裡,其實大衆對于有原則的“借鑒”還是比較容易接受的,但對于無厘頭的“抄襲”幾乎零容忍。

  那麼,什麼是借鑒,什麼才是抄襲?這裡可能不隻是作品本身的問題,還涉及到創作者的态度。畢竟,我們現在所遵循的社會行為其實大多都是古人已經玩過的;隻不過社會形态的變遷、科技的進步以及意識形态的不同,讓那些古老的“物種”煥發出新生,一時間讓它們看起來是那樣不同:當馬車變成了地鐵、帆船變成了艦艇、算盤變成了電腦……有變化嗎?當然有;但若說有什麼本質上的變化,也不見得。

  借鑒别人的風格、沿襲自己的特色;這兩條路都不好走,前者一不小心就是抄襲,後者沒有創新也會淪為敗筆;那麼,對于設計這種天生就需要“踩在别人肩膀上”的“行為藝術”而言,有沒有一種方式能夠規避大多數風險?

 1.光影,是一門設計時光的藝術。

工業設計藝術

  在我們的祖先還不懂何為藝術的時候,大自然就賜給了他們兩種“可拘束”的顔色:白與黑。

  哪怕我們後來可以從動植物、乃至礦物質中提取生物顔料和礦石顔料,我們有了墨水、有了蠟筆,可以繪畫、可以油畫;但光與影的藝術卻一直都不曾退出我們的生活。

  我們可以用建築、用色塊、用網格來拘束、透射甚至是營造自然光影;當然,用光影的藝術處理燈光,把電燈設計變成“光影設計”也是一種時尚和潮流。

 

 2.混搭,就是把不同品類的物種“黏合”在一起。

工業設計藝術    在我們還不懂什麼叫做“跨界”,什麼叫做“嫁接”又或者是“物競天擇”的時代,大自然就已經悄悄拿起了剪刀,開始按照自己的審美“适者生存”。

    隻不過後來的人類奪去了自然的權利,并且“青出于藍”;他們按照自己的意志“馴化”這個世界。

 

3.通感,就是把一件事物的感覺轉嫁到另一個事物之上。

工業設計藝術

  雖然“通感”這種修辭手法是現代人總結出來的,它出現的比較晚;但是像“風吹麥浪”“‘紅杏枝頭春意鬧’“風聲鶴唳”這一類打通了視覺、聽覺、嗅覺、味覺甚至是觸覺界限的詞彙不絕于耳。

   當然,更早一點,像是原始人對于黑暗和未知有一種莫名的恐懼感;并不是因為我們真的能夠預見什麼,隻是因為當下的環境視覺反饋觸發了大家的安全意識;而這,就是通感。

 

4.拟态,就是按照參照系改變作品既定的形态。

拟态工業設計

  拟态,包含拟人和拟物;拟人是賦予作品“人性”,拟物又分為生物和非生物,其本質就是打破陳規改變事物約定俗成的形态,讓它至少在視覺上有了一定的“欺騙性”。

   拟态設計相比于混搭它花費了更多心思,相比于通感又多了一種“實體感”;但也并不是每一件商品都适合,我們還需要考慮到自己的調性和邊界。


 5.仿生,就是拟态的同時更注重某種生物功能的繼承。

仿生工業設計

    仿生,相比于僅僅隻是力求形似的拟态,和移覺的通感,它更注重模仿生物生物功能的繼承;從某種程度上來說,它在相似的形态下也有着相似生物的某種關聯特性。

    甚至在特殊情況下,有“取而代之”的可能。

 

6.異想,就是用想象力賦予産品全新的生命力。

工業設計藝術

  異想,不是空想;而是有一定的邏輯和目的性對原有的物件進行“魔改”;它不局限于現存的參考體系,可以從神話和魔幻中取材,甚至隻是一個稍顯特别的物種。


7.移情,就是給需要的人提供幫助以及過客關注他人健康,這大概就是傳統意義上的“悲天憫人”。

       設計是商業行為,是妥協的産物,更是藝術的平衡;所以對于設計本身來說,我們不能按部就班、也不能好高骛遠,如何把有限的資源“變成”更高效的生活方式,這才是對于每一款即将面世的産品最适合的“再設計”。

    在這裡,我們提到的則是自然啟發我們後,被我們總結提煉出來的幾種“行為藝術”;它們或許并沒有想象中的“百試百靈”,但是考慮到人類社會這個龐大的生态體系就是大自然這麼一點一滴“設計”出來的,我們還需要懷疑嗎?

    或許,不是每一個方法都适合我們,但用心觀察生活,不斷優化自己的産品,洞察消費者真正需要的,這條“康莊大道”永遠不會錯。

        

文章來源:網絡

文章内容轉載自網絡,不代表綠創工業設計公司觀點和立場,僅作分享之用,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



 
 
上一篇:深圳工業設計綠創設計精品案例分享
下一篇:醫療産品設計提供的便利與分享
中文字幕日产乱码精品1区2区3区4区视频